記者郭奕均/臺北報導
疫情無法降溫,全國延長第三級警戒,不少人的緊張不安也跟著延續了。面對迅速惡化的疫情,聯安預防醫學機構─聯欣診所林美秀院長呼籲大家,病毒越是猖獗,人們越要冷靜,除了口罩、洗手、註射疫苗、減少移動,還要從醫學證據上尋求生活防疫手段,才能夠幫助自己與親友安然度過這一劫。
▲戴口罩保護自己之外,大家也可以透過更多醫學證據了解病毒特性,從中採取關鍵防疫手段。(圖/記者陳弋攝影)
林美秀院長解釋,關於COVID-19病毒的訊息非常多,當中有個名詞「ACE2」其實十分關鍵,ACE2是細胞膜的受體,作用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,然而「冠狀病毒會經由此通道,跑到細胞內繁殖」。
人體的多個組織中,都含有ACE2接收器。根據《Science》統計,新冠病毒主要會攻擊人類的器官,包括呼吸道、心臟、血管、腎臟、大腦、腸胃道、肝臟…等,這些器官大多都擁有ACE2接收器,因此林美秀院長提醒,「如何有效提升免疫力,避免病毒入侵應該思考如何降低ACE2活性,也就是減少ACE2與病毒結合的機會。」
穩定ACE2接收器,這兩件事先做到
一、穩定控制血壓
當血壓不穩時,ACE2會活躍起來放鬆血管。因此林美秀院長指出,如果可以保持血壓穩定,ACE2接收器就不會那麼活躍。「過去很少傳染病是因為高血壓變成重症的,但新冠病毒肆虐期間,發現重症患者本身常有心血管問題,穩定血壓倍顯重要。」
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2020年7月發佈一項統計數據顯示,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有59.7%患有高血壓。《歐洲心臟雜誌》的研究則指出,新冠肺炎中,高達四成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。
臺灣約有300萬人罹患高血壓,但其中有1/3的人並不知道,就如同有100萬人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個高風險因子。林美秀院長建議,民眾可以在家定時測量血壓,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,除了可自己監控血壓變化,也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,做為治療參考依據。
▲穩定血壓在防疫期間是非常重要的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
二、降低體內發炎情形
除了血管中,腸胃道、呼吸道的入口處也都有ACE2接收器,如果發炎反應過於旺盛,就會讓ACE2接收器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況。所以,這段期間要儘量改善過敏情形,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。林美秀院長表示,醫學研究指出,氣喘患者在使用類固醇噴劑情況下,比較不會得到病毒感染,因為類固醇能夠減少發炎情形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可以多註意空氣中的過敏原、溫差,避免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發炎物質提升,和ACE2接收器活躍。
腸胃道也要避免發炎,如果知道自己吃什麼容易過敏、發炎,這段期間更是不容逞一時之快,貪圖美味品嚐自身過敏食物。多食用新鮮食材,並增加咀嚼的時間,就能夠降低腸胃道發炎的風險。
▲少吃容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食物,也能降低染病風險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
強化先天免疫,足不出戶更要補充維生素D
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,高達90%的人都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問題。維生素D會協助啟動先天免疫,對於未接觸過的病毒來說尤其重要。林美秀院長表示,近日臺灣社區流行的是英國變種病毒,相較於最初的武漢株,大部分臺灣人都沒有抵抗力,因此先天免疫更是關鍵。
「人體內90%的維生素D是靠日照而來,但是現在外出機會減少,建議民眾可以直接用口服的方式做補充。」林美秀院長建議,每天要吃1000~2000 IU的劑量,如果能夠在安全的情況下曬太陽,也要把握機會。
每天吃足蔬果,攝取維生素C及植化素增加免疫力
國際報導指出,雖然印度疫情吃緊、物價飆升,但許多有健康意識的印度民眾反而願意花更多錢來買蔬果。林美秀院長指出,正是因為蔬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植化素,在這段期間是重要的營養素。
「維他命C可以縮短、減少33%的感冒時間跟嚴重度;植化素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機制,對於降低疾病也有幫助」,因此防疫這段期間,更要充足補充蔬菜水果。具體來說,每天的蔬果建議量,女生要7份、男生9份,12歲以下小孩則是5份。林美秀院長解釋,一個拳頭的蔬果約是一份,一碗則是2份,可藉此估算每天的攝取量。如果難以達成,也可以用補充維生素C的方式。
另外,「鋅」也有啟動免疫細胞功能,協助黏膜修復的功能,組織黏膜越完整,就越不易受刺激,可以減少感冒時間、幫助癒合。林美秀院長表示,海鮮、堅果富含鋅,也是要適當攝取的營養,「具體來說,每天的食物要均衡,包括海鮮、一湯匙堅果、充足的蔬果,再搭配符合生理時鐘的作息,就能夠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態。」
▲多補充蔬果,增強免疫力也是防疫之道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
留言列表